让艾灸疗效加倍的灸法:隔姜灸、隔葱灸、隔盐灸、隔蒜灸、隔附子
艾灸中,为了取得更好的艾灸效果,有时我们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,如葱、姜、蒜、附子、盐等。利用这些材料具有的特殊功效,配以艾灸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病效果。
隔 姜 灸
隔姜灸适合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,适用于一般虚寒证,对寒性呕吐、腹痛、泄泻、遗精,早泄、养胃、不孕、痛经,面瘫及风寒湿痹了效较好,也用于皮肤冷痛、冻疮、各种皮炎、疮癣等皮肤病。
在隔姜灸时,最好用本地的小土姜,药用价值好一些。然后,切成厚约0.2~0.5cm厚的姜片,记住,姜片中间要用针或者牙签穿刺数孔,这样在艾灸时便于灸火透过姜孔更顺畅地进入人体。最后,在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。
灸到什么程度呢?一般来说,每次艾灸7~11炷,以穴区局部出现潮红时为宜。在施灸的过程中,当你感觉穴区有灼痛感时,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来,防止皮肤灼伤。
什么叫一壮或者一炷?视频里姜片上的一个小艾绒,就叫一壮或者一炷。
隔 葱 灸
隔葱灸是一种古老的艾灸方法,较早的记载见于明代。隔葱灸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威力,是因为葱白味辛、性温,是一剂解表药。
《本草经疏》中说:“葱,辛能发散,能解肌,能通上下阳气,故外来怫郁诸证,悉皆主之。”葱白可疏肝通络,宣通上下阳气,发汗解表。主治感冒风寒、阴寒腹痛、大小便不通、痢疾、疮痈肿痛、虫积腹痛等病症。
今天我们主要说说:隔葱泥灸。关于隔葱泥灸,《玉机微义》中记载:治疝病“用葱白泥一握置脐中,上置艾灼”。
隔葱泥灸怎么操作呢?你可以取葱白若干,剥去老皮,再把葱白捣成泥,平摊在穴位上,约0.3~0.5cm厚,直径2~3cm,然后在上面放艾炷进行艾灸。施灸至穴位处有烫感即为一炷,每次灸7~11炷。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,7~10日为一疗程。
为什么要把葱白捣成泥呢?是让葱的药性在艾火的作用下更好地释放出来,随着艾灸的温阳之气直达病灶,从而有效地治疗疾病。一般来说,隔葱泥灸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病症,如重度风寒感冒、严重便秘、疮痈肿痛、虫积腹痛等。
采用隔葱灸时,葱泥越烂越好。因为越烂的葱泥,药性更容易释放出来。
隔 盐 灸
中医名著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记载,盐能“调和脏腑、消宿物、令人壮健”。因此,古人很早就将盐应用于艾灸中,于是便有了隔盐灸。
隔盐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隔物灸之一。关于隔盐灸的最早记录是《肘后备急方》,它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,再上面置大艾炷施灸,以治疗霍乱(急性腹泻疾病)等急症。后来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有记载:“霍乱转筋,欲死气绝,腹有暖气者,以盐填脐中,灸盐上七炷,即苏。”
在现代中医上,隔盐灸的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,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,如痢疾、淋病、脱症等。因为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、温中散寒的作用,对亡阳脱证,四肢厥冷,急性腹痛、吐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。
在隔盐灸时,要让患者仰卧,暴露脐部,取适量的干燥食盐,放入脐中,填平肚脐眼,然后用艾条对着食盐灸到微烫就停,过一会接着再灸。
也可以在食盐上放一块生姜片,再在生姜片上放置艾炷。当患者稍感皮肤烫热时,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,即可更换艾炷,直至穴区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
我是很提倡给小孩子隔盐灸肚脐的,因为止泻止痛健脾胃效果很好,但是注意不要烫伤,多试试吧。
隔 蒜 灸
隔蒜灸就是把大蒜切成薄片放在穴位处,然后在大蒜上施灸,这种灸法主要用于治疗脓肿毒疮。
隔蒜灸之所以在治疗痈疽时疗效显著,是因为大蒜本身辛温喜散,具有消肿化结,拔毒止痛之功效。《名医别录》中是这样介绍大蒜的:“散痈肿魇疮,除风邪,杀毒气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大蒜具有超强的杀菌能力,可以防治肿瘤和癌症,还具有预防感冒、抵抗疲劳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隔蒜灸除了把蒜切成片进行艾灸,还可以把蒜捣成泥之后采取隔蒜泥灸。什么时候适宜隔蒜泥灸呢?我的经验是,当患处面积比较大,蒜片无法覆盖时,可以把大蒜捣成泥,然后将蒜泥压平盖在患处,再在上面施灸。
隔蒜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呢?
在隔蒜片灸时,你可以取新鲜独头的大蒜,将其切成厚约0.1~0.3cm的蒜片,然后用针或牙签把蒜片中间刺几个小孔,放在穴区上,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,再在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,每灸3~4炷之后换一个蒜片,然后继续施灸。一般一次施灸7~11炷。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,7~10日为一疗程。
隔 附 子 灸
隔附子灸,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《千金翼方》;隔附子灸之所以疗效不错,与附子本身的中药成分的分不开的。传统中医学认为附子属温里药,被称为“回阳救逆第一品”,它有超强的补火助阳功效,能驱散风寒邪气,治愈因受凉受寒而产生的病症。
关于隔附子灸的主治功效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记载:主治风寒咳逆邪气,温中,除寒湿,治手足折伤,拘挛、膝痛不能行走。现代中医认为,附子还能治疗肢冷脉微,阳痿,宫冷,心腹冷痛,虚寒吐泻,阴寒水肿,寒湿痹痛等病症。
隔附子灸也有两种灸法,一种隔附子片灸,另一种灸法是隔附子饼灸。这两种灸法本质上没有不同,不同的只是药力的强弱,隔附子饼灸一般针对病症较重的疾病,因为被磨碎的附子可以更好发挥其药性,在灸火的作用下,更好地抵达病灶,消除病痛。
如果是隔附子片灸,你可以取熟附子用水浸透,再将其切成0.3~0.5cm厚的附子片,中间用针刺几道孔,放于穴区,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,在上面放置艾炷施灸。施灸时,若发现附子片被艾炷烧焦,应及时更换附子片。一般一次施灸7~11炷。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,7~10日为一疗程。
如果是隔附子饼灸,你可以取适量的附子,将其切细研末,以黄酒调和作饼,饼的厚度在0.1~0.3cm,用针将饼刺几道孔,放在穴位上,再把艾炷放在上面进行施灸。如果附子饼被艾炷烧焦,可以更换后再灸,以穴区皮肤出现红晕为宜。
要注意的是,在施灸时要注意室内通风,临床上有人施灸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。在施灸过程中,当你感到灸饼灼烫时,可以把附子饼拿起来,以防灼伤皮肤。另外,如果你属过敏性体质或处于孕期,不宜使用隔附子饼灸。
如果您觉得这样做比较复杂,而且操作不娴熟,可以试试我们的中药艾灸,效果上可以媲美这些灸法,关键是操作变的简单了。
药灸和纯艾灸的区别:
一、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,而艾灸比较单一。
二、药灸具有针对性,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
三、药灸一般一次见效,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。
【含有中药的艾条】
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,含有穿山甲,当归,川穹,丹参,益母草,乳香,牛膝,红花,等二十种草药 。艾条味足,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:热量足,渗透力强, 疼痛灸患处,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。
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现有直径2厘米和3厘米两种(长度都是20厘米)